我国玉米进口大幅下降
玉米作为我国的首要农作物,占据了粮食总产量的近四成,其中超过六成被用作饲料,扮演着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桥梁的重要角色。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2023年,国内玉米种植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
近年来,受全球玉米市场供应充裕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进口保持高位。2023 年,我国进口玉米数量达到了 2714 万吨,同比增长了 31.6%。进口玉米规模再次重返高位,是继 2021 年创下的 2835万吨的历史纪录后的第二高水平。
国内玉米贸易市场活跃,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种植面积、产量、政策、需求等。贸易渠道多样化,包括期货接货、直接购买、拍储、基差定价、订单农业等多种模式。近年来,受全球玉米市场供应充裕等因素影响,我国玉米进口保持高位。据海关数据,今年1—8月累计,我国玉米进口量1255.8万吨,同比下降15.7%。
中国在全球玉米产业中占据显著地位,既是玉米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与贸易的重要国家。具体而言,中国的玉米收获面积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产量方面,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而玉米的总消费量同样位列世界第二,占全球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近年来,全球及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因技术进步和种植模式优化而稳步增加。
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包括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酒精、玉米蛋白粉等。深加工产品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等多个行业。随着我国畜牧业及玉米深加工产业的不断壮大,工业领域对玉米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导致其下游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早期的以口粮消费为主导,转变为当前的饲用与深加工并重。
目前,我国玉米产量的约七成被用于满足饲料行业的需求,而余下的约三成则投入到酒精、淀粉等深加工领域。按照历年来的消费规律,第四季度通常是畜产品消费的高峰期,这会导致玉米作为饲料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小麦作为玉米饲用替代品的使用量则出现了显著的减少。
根据大商所数据,2024年上半年玉米期货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达到58.34万手和138.8万手,分别较恢复上市初期增长了5.81倍和11.48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的持续回暖有力地推动了玉米的工业消费,使得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整体开机率维持在历史高位。据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上半年,深加工企业的玉米累计消耗量同比增长了17%,其中淀粉加工企业和酒精加工企业的消耗量分别增长了11%和34%。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2024/25年度,我国玉米产需缺口不到300万吨,不需要大量进口玉米,国内玉米市场运行将主要取决于自身供需形势和储备调控政策。
随着《2024—2030年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的深入贯彻执行,农业基础设施将迎来持续的完善与升级。在此过程中,优质农田、优良种子、高效种植技术、先进农业机械以及科学管理制度的集成应用将加速推广。这一系列举措有望推动国内玉米的单产和总产量持续稳步提高。
在消费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并略有增长的大背景下,玉米市场的供求关系预计将维持在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