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检测医疗器械是指基于“医疗器械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其预期用途(即医疗用途)的医疗器械。 这些医疗器械包括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医学图像数据、医用电子设备产生的生理参数数据、体外诊断设备产生的诊断数据等。
从产品分类来看,AI医疗器械包括但不限于AI手术设备、AI放射治疗器械、AI医用成像器械、AI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等。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硬件、软件系统、先进技术、AI技术、数据服务等。其中,AI芯片和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对AI检测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AI芯片和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为AI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游:主要是AI检测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这些产品能够利用AI技术进行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AI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第三方实验室、养老院、家庭用户、体检中心等。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AI检测医疗器械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
AI检测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展望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疗健康数字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其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正迅速扩大。据公开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AI)影像领域,2023年我国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约36.2亿元人民币。根据《2024中国AI医疗产业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AI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973亿元人民币。同时,有机构预测数据表明,到2035年,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73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比重将提升至30.6%。
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AI检测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底层算法的不断更新,AI检测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准确性不断提高,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机构5G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5G医疗健康应用的规模化推广,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搭载5G通信模块,可以实现医生、医疗器械、患者之间的远程协作。同时,通过融合云存储、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共同搭建软硬一体的医联体诊疗平台,可助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AI检测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包括影像诊断、辅助手术、远程医疗等。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为AI检测医疗器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AI检测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肿瘤筛查等领域。
医疗机构和医药制造业等传统医疗卫生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提供数据、需求等资源,还是实际应用场景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的企业、医疗器械制造商以及医疗信息化企业等,共同主导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工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扩大,AI检测医疗器械将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