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是指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海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生态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海洋生态也是一个脆弱而敏感的系统,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因此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
四部门联合发布《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全国沿海地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开展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
《行动方案》充分借鉴福建等地海洋垃圾治理经验和胶州湾等11个重点海湾专项清漂行动成果,充分考虑地方已有工作基础,紧盯65个城市建成区毗邻海湾,组织相关沿海地方全面启动“一湾一策”海洋垃圾清理活动,明确了到2025年“65个海湾内岸滩垃圾得到及时有效清理,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明显下降”,到2027年“65个海湾内海洋垃圾密度大幅下降,常态化达到清洁水平”等目标。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已初步形成以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主要产业为核心,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和服务业为支撑,以材料生产、装备制造、金融保险、经营服务等上下游产业为拓展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支撑,是海洋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海洋生产力。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海水水质整体持续向好,2022年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总体保持稳定;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自2021年以来已消除“不健康”状态。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随着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日益重视,其力度持续加大。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156亿元,用于支持沿海城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这一资金的推动下,沿海各地已成功实施了63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这些项目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增了16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工作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海洋生态行业也将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的号召,推动海洋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升级。2022年初,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共同印发实施了《“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在全国近岸海域划定283个海湾,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态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转变,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海洋生态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海洋生态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