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旅游业加速复苏与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行业正经历从“商品交易”向“文化体验”的范式转型。作为承载地域文化记忆的载体,纪念品不仅是旅行的物质见证,更成为传播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红利释放:文旅融合与文化自信双轮驱动
2025年,文旅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非遗活化、IP商业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纪念品行业向“文化+”方向升级。地方层面,多地设立文创专项基金,对创新产品给予研发补贴,并通过《旅游商品质量分级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倒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例如,河南、陕西等地通过“文创产业带”模式,整合设计、生产与销售资源,形成规模化文化输出能力。
(二)技术革新重构消费场景
5G、AI与元宇宙技术的普及推动行业进入“虚实共生”时代。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防伪溯源,AR技术让静态纪念品“活”起来,3D打印技术降低小批量定制成本。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其推出的“数字藏品+实体文创”组合产品,通过扫码验证真伪并获取创作背景故事,成为技术赋能文化的典型案例。此外,直播电商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使纪念品销售从景区商店走向“云端”,拓展了消费触达场景。
(三)消费升级催生需求分层
Z世代群体追求个性化与情感共鸣,偏好“科技+文化”融合产品;银发族注重实用性与文化深度,青睐非遗技艺体验类纪念品;商务客群则倾向高端定制产品,如融合地方特产与AR城市纪录片的“城市记忆礼盒”。这种需求分层促使企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耕细作”,通过差异化产品满足多元需求。
(一)供需错位与结构性矛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当前市场呈现“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特征。传统批量生产的符号化产品(如钥匙扣、冰箱贴)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深度与实用价值,导致“游客不愿买、商家不愿卖”的双向困境。相比之下,具备文化叙事能力的高端纪念品(如非遗工艺品、艺术家联名款)供不应求。例如,敦煌研究院以壁画元素开发的“飞天丝巾”,通过传统苏绣工艺与现代极简设计的碰撞,重新定义了文化纪念品的审美边界。
(二)区域市场分化与协同发展
东部地区凭借经济发达与旅游业成熟优势,文创产品开发水平领先,以上海、北京、浙江为代表的市场规模占比超40%;中部地区受益于高铁网络完善与旅游资源丰富,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增速较快;西部地区依托独特自然与文化资源,四川、云南、西藏等省份潜力巨大。区域协同方面,陕西、山东等地通过“文创联盟”模式,整合设计师、工匠与渠道商资源,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规模化传播。
(三)国际化竞争与文化输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纪念品加速走向全球。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速卖通)的成熟降低了出口门槛,“熊猫玩偶”“中国结”等传统文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同时,海外华人市场的崛起为纪念品提供新空间,例如针对海外华裔开发的“文化传承盒”,包含毛笔、宣纸与在线书法课程,成为连接祖辈与后代的文化纽带。
(一)文化价值深化:从“符号消费”到“价值共鸣”
未来纪念品将承担更重的文化传播使命,通过“小物件”讲述“大故事”。例如,将二十四节气、传统节庆等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或开发“城市记忆”IP联名款,通过故事营销增强情感联结。非遗活化与IP商业化将持续升温,企业可通过与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具有独家文化资源的纪念品,同时利用动漫、游戏等年轻化IP吸引新生代消费者。
(二)技术融合创新:智能与环保成主流
智能导览手环、数字藏品等新形态产品将推动“线下体验+线上消费”闭环形成。VR技术可让游客在购买前虚拟体验产品效果,大数据分析则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环保材料应用将响应绿色消费趋势,可降解包装、竹制工艺品等绿色纪念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例如,某品牌推出的“竹制冰箱贴”,采用天然竹材与环保涂料,上市后受到欧美市场青睐。
(三)社会责任凸显:循环经济与公益联动
企业可能通过“纪念品回收计划”,鼓励游客将闲置纪念品捐赠给偏远地区学校,作为文化教育素材;或与公益组织合作,每售出一件产品即捐赠部分收益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例如,某品牌推出的“长城砖文创”,每块“仿砖”的利润均用于长城修缮,这种模式既提升了品牌社会形象,又让纪念品成为文化保护的“参与者”。
(一)聚焦高潜力赛道:文化IP与科技融合
文化IP运营:关注具备独家文化资源的企业,如与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合作的品牌。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故宫猫”系列文创,单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验证了文化IP的商业化潜力。
科技赋能产品:投资智能纪念品、AR/VR互动产品等领域。例如,集成GPS追踪、电子秤、蓝牙解锁功能的智能行李箱,或通过AR技术呈现3D版景区全景的明信片,均具备技术壁垒与溢价空间。
绿色可持续材料:布局可降解包装、竹制工艺品等环保赛道。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环保纪念品不仅符合政策导向,更契合年轻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追求。
(二)区域市场选择:差异化布局与协同发展
国内市场:优先布局东部文创高地与西部特色资源区。东部地区可依托成熟产业链开发高端定制产品,西部地区则可挖掘非遗技艺与自然景观,打造独家文化IP。
国际市场:聚焦东南亚、欧洲与北美市场。东南亚市场受益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欧洲市场对传统文化元素接受度高,北美市场则偏好科技融合型纪念品。
(三)风险控制与长期主义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专利布局与版权登记,避免同质化竞争。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供应链优化:建立多元化供应链体系,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例如,与核心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或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应对需求碎片化。
品牌建设与用户运营:通过内容营销(如短视频、直播)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利用私域流量(如小程序、社群)增强用户粘性。例如,某品牌通过“线下体验+线上复购”模式,实现“所见即所得”的闭环消费。
如需了解更多旅游纪念品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