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是近年我国水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牛蛙相关餐饮店已超过3万家,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超过1000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牛蛙本身的高营养价值、独特口感、社交热度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创意、社交打卡的需求,加上政府加大对牛蛙食品安全的监管、行业参与者不断优化牛蛙养殖技术,共同推动牛蛙餐饮的市场规模达到百亿量级。牛蛙餐饮消费的火爆,带动了整个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21年全国牛蛙养殖年产量约达60万吨,养殖主产区遍布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等10多个省份,带动产业上下游百万人就业,已形成牛蛙养殖、饲料、动保、成蛙加工、销售、餐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塑造了800亿元的大牛蛙产业。
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原产于北美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包括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入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牛蛙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牛蛙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牛蛙经济”,延伸培育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全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牛蛙养殖产品加工流通,创新发展预制菜加工,鼓励养殖主体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空间、牛蛙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牛蛙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
2024牛蛙养殖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目前全国牛蛙养殖年产量60万吨左右,广东、福建、广西、湖南等地广泛养殖。牛蛙肉的消费需求增加是行业扩大的主要驱动因素。近两年,以烤牛蛙、辣卤牛蛙为主营产品的小店逐渐兴起,它们的人均消费在30元左右。烤牛蛙、辣卤牛蛙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牛蛙的消费场景,为牛蛙赛道的进一步细分提供了思路。从人均消费分布来看,牛蛙品牌门店的人均消费比较集中,主流人均消费价位在60~90元,占比超九成,且2023年此价格段占比较2022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牛蛙养殖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工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出。同时,在水产研究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特别是“无抗”牛蛙的养殖技术,为供应链的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当前的牛蛙生产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恒温加工车间,确保在活蛙宰杀时能够维持一定的环境温度,从而保持牛蛙的品质稳定。此外,还运用了液氮速冻等先进的冷藏冷冻工艺,以及天然植物保水技术,对牛蛙进行“锁鲜”处理,不仅能够锁住牛蛙的水分,还能保持其鲜嫩口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牛蛙产品。
这些双重策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牛蛙产业的竞争力,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美味的牛蛙产品的需求。
牛蛙养殖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知名养殖企业以及农户养殖户。不同竞争者在产品质量、养殖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养殖企业和农户应加强技术研究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时抓住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