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兼具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往往存在监管“盲区”。医美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既说明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的决心,也给予医美行业一个规范、持续、繁荣发展的契机。预计在监管政策规范、协会组织引导、行业透明度持续提升下,医美机构与医美市场有望迎来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医疗美容根据是否需要手术,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均是由经注册的专业医师及医疗专家进行。手术类医疗美容服务指的是通过手术对胸、鼻、眼皮及其他身体部位进行侵入性地改变,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外观。非手术类医疗美容服务又称为微整形,主要包括注射疗法和激光疗法。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根据轻医美项目的种类,对应不同的原材料,光电类项目上游原材料包括激光整容医疗器械、光子发生器等,注射类项目上游原材料包括透明质酸、水光针、肉毒素、线雕产品、医美专用注射器、医美专用抽吸机等。产业链中游为各类布局有注射类和光电类项目的医美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美机构等,同时,市场上还有一大批非正规的机构,包括私人诊所、美容院等,这些地方是医疗事故的高发区,也是容易引起消费者对整个行业产生不信任感的一大源头。产业链下游为消费者,根据对于医美项目的消费偏好,主要分为高端项目消费者、中端项目消费者以及低端项目消费者。
医疗美容是消费行业中的黄金赛道,其中具有灵活、创伤小、恢复期短、风险低等特点非手术类的轻医疗美容发展迅速,2022年我国非手术类的轻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1207亿元,占整体市场的53.2%,手术类占比达46.8%。
2002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Botox治疗眉间皱纹,2003年,FDA批准玻尿酸用于除皱用途,这种不含硫的酸性粘多糖可以让人体的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快速补水、恢复活力,此后逐步成为轻医美黄金赛道。
目前,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研究显示: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卫生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监管细则,规范医美行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年度自查报告编写指南》《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可用于医疗美容的医疗器械监管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明确医疗机构、医美医师及医美项目实施准入要求管理,引导消费者识别合法正规机构,防范不合规医美机构野蛮生长,促进医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析
近年来,我国多个部门发布了规范轻医美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全面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对假冒产品、不合规的商家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较大程度上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
然而,近五年来美容行业的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受经济环境变化、法律法规完善及市场理性化趋势的影响。行业利润率已趋于合理,不再是高利润率的行业,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现象加剧。因此,美容院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流程、按摩手法舒适度以及高科技仪器的实际效果等,以维持顾客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以产品销售为主的美容院仍占多数,但服务特色和技术创新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美容院需要综合考虑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因素,以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如果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