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纵横网-资讯纵横网专业提供财经方面资讯 - 岱微汽车

当前位置:悠享生活网 - 地方新闻 - 债圈大家说 | 超长信用债热潮、日本央行超预期加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债圈大家说 | 超长信用债热潮、日本央行超预期加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月29日-8月02日十年期国债活跃券

  1、超长信用债热潮

债圈大家说 | 超长信用债热潮、日本央行超预期加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固收首席孙彬彬表示:

  对于负债端稳定的机构而言,超长债是“资产荒”背景下获取相对较高收益的性价比之选,可以作为长端利率债的补充。尤其是对于机构而言,在利率下行期间可能面临利差空间收缩的情形,通过配置超长信用债提前锁定相对较高的票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益。且目前发行超长债的主体信用资质相对较好,也符合保险机构中低风险的配置需求。

  对于负债端不稳定的机构,可以采取“交易型策略”,择机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以获取资本利得,或者通过一级市场买入二级市场卖出的方式。采用该策略时,需着重关注债券的流动性,比如在一级市场买入于上市后较短时间内卖出,从而获取一二级价差。

  国投固收尹睿哲团队表示:

  总体上,连续降息落地,债市做多情绪释放,可过于意外的时间点,让踏空利率债行情的投资者只能通过超长信用债追赶行情。然而,资产端收益过快下行,与负债端迟滞回落的矛盾激化,这会催化收益增厚策略的进一步布局。同时,理财、保险和基金等增量资金还在涌入,做多超长信用债已然形成闭环逻辑。需要注意的是,20年至30年超长信用债连续三个月快涨,基金参与追涨的标的迁移至10年至20年,这也是近期交易结构重点,利差收窄力度较大的方向。交易力量持续渗透超长信用债,加之这一品种定价规律缺乏多轮涨跌考验,后续仍需关注其稳健程度。此外,近期市场讨论重点还涉及次级债,为何缺乏进攻属性,核心是定价普遍低于2.2%后,比价优势丧失。

  华福固收首席徐亮表示:

  从机构行为来看,基金、保险和其他产品类机构是超长期信用债的买入主力,而券商、理财和银行机构以净卖出为主。 今年以来,央行对长端关注度比较高,但在市场明显资产荒和广谱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仍较大。对于负债稳定、久期较长的机构来说,当前超长期信用债的绝对收益相对较高,可以关注优质主体的配置价值适当进行参与,可优先关注隐含评级AAA-及以上、当前估值在2.60% 以上、且剩余期限在20年以内的债券,如24鲁高速股MTN001B、24鲁高K2、24 国新控股MTN001B、诚通控股的中期票据等。对于交易盘来说,不可忽视央行关注长端利率或加大。

  民生固收首席谭逸鸣表示:

  7月以来,超长普信债参与机构呈现一定的边际变化:(1)主要买盘集中在基金公司、银行理财及其他资管类产品中,且净买入量持续走高;(2)聚焦各类型机构看:保险公司 7 月以前为超长普信债主要增持机构,但7月以来净买入量边际减少,由净买入转为就卖出;银行理财超长端净买入量边际增加,尤其是7月第三周,单周净买入量显著增加;基金公司自 7/22 降息后买入力度明显加强;此外,7月中下旬以来,其他资管类产品开始大幅加仓超长信用债。

  2、日本央行超预期加息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宋雪涛表示:

  当下日本总体 CPI 和除能源的核心 CPI 已经连续 27 个月超过 2%的通胀目标。物价显然是日央行决定加息的根本,我们认为日本物价走高的背后既有内需消费的缓慢修复,也有日元贬值带来的影响。所以在抑制汇率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胀的情况下,日本央行面临的是年内不得不加的局面,只是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日本央行选择了早加息。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会中,植田的表态并没有明确的鹰派倾向。但短期来看,日央行选择 15bp,而非 10bp 的加息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是将 2024 年全年的政策空间耗尽,可以看作是利空的靴子落地。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

  根据目前计划,我们测算,到2026年3月,日本央行平均月度减少购债约30%,届时持有国债总规模可能下降不到10%,至550万亿日元左右。日本央行本次加息,释放了比较强烈的“货币正常化”的信心与决心。首先,“保汇率”不是本次加息的唯一考量。植田行长讲话强调加息的主要原因并不一定是日元疲软,旨在传达日本央行不是出于保汇率而“被动加息”,而是出于对于经济和通胀前景的信心而“主动加息”。其次,近期日本通胀增速偏高,加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都在上升。日本CPI和核心CPI在近3个月平均环比均为0.31%,年化高达3.8%。目前日本“工资-物价”的正反馈已初步形成。最后,本次加息也反映出日本货币政策理念的重要转折。

  观联席首席肖金川表示:

  日本央行的加息幅度略超预期,行长表态偏鹰派。年内是否继续加息将取决于数据表现,释放出偏鹰信号,这指向本轮加息的终点将在上一轮的0.5%之上。彭博给出的加息预期,会后年底日本政策利率的预期从0.303%升至0.372%。年底之前,日本央行可能再度加息15bp。

  日本央行加息的终点可能落在1-2%区间之内。政策利率的制定,一般关注实际中性利率与长期通胀预期之和。由于日本经济潜在增速已经低于1%,实际中性利率可能略低于0,因而加息终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期通胀预期。此前植田和男表示,基准利率在0-0.1%时,实际利率约为-1%,指向近期的长期通胀预期在1%附近,仍低于日本央行制定的通胀目标2%。据此推断,如接下来通胀预期保持在当前的1%,本轮加息的终点可能在1%附近。如后续通胀预期继续向着2%修复,对应的加息终点相应提升至2%附近。考虑到日本人口等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拖累,可预见的未来1-2年情景或更偏向于1%。

  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港股与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表示:

  本次加息幅度不大,利差依然较高,考虑到套息交易较高的夏普比例,目前看对套息交易影响不大。因此,对日元汇率影响相对有限。

  且对中国影响也并不显著,即便影响套息交易,目前海外投资者通过日元套息投资中国市场的资金也不明显。最多是通过日元影响美元汇率,进而影响人民币,现在看幅度有限。交易型资金的“跷跷板”即便有也难以持续,长期依然要看基本面情况。

  3、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表示:

  从美联储2000年以后的降息历史上看,降息前60天,2年期美债均值下行57BP,10年期美债收益率均值下行29BP。降息后30天,2年期美债均值下行14BP,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3BP。短端美债主要由降息预期定价。长端美债则定价降息预期,经济增长期通胀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如哈马斯领导人近期遇刺。对于短期美债,我们认为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公布的市场对于年内政策利率的预期来看,市场对于年内2-3次降息定价已经比较充分。短端美债收益率还有一定的进一步下行空间,可以择机做多。

  华西证券刘郁团队认为:

  为了平衡增长和通胀风险,美联储并不会等到通胀降至2%才开启降息,预计7-8月美国通胀数据不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即满足9月降息条件。6月美联储会议给出的longer run政策利率在2.8%,即使年内降息三次,政策利率在年底降至4.5-4.75%,仍较2.8%高出170bp+,超出当前通胀约3%减去通胀目标2%的1个百分点,降息之后政策利率仍然保持限制性,对通胀形成抑制效应。

  首席经济学家陈李认为:

  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中性”和“中立”,对于降息似乎还有一定的迟疑。不过对于降息,若要开启正式降息仍有“流水线”的流程要走:一是数据支持。鲍威尔虽然表示 9 月降息在考虑之中,但既然美联储一直强调数据依赖的逻辑,那降不降息的关键就在于未来的 4 份数据:两次通胀+2 次就业。二是通过公开会议给出指引。从一般流程来看,降息操作是先给出指引,再做动作。今年 8 月的杰克逊霍尔会议则是一个重要窗口,否则讨论降息就只能留到 9 月。

  国君宏观团队表示:

  预计美联储9月份大概率开启降息,全年降息2次左右,2025年可能的“特朗普2.0”预期可能会进一步加速降息进程。二季度以来美国通胀基本符合或略低于预期,预计后续继续维持通胀整体回落、经济边际放缓的格局,在双重使命的驱动下,美联储大概率9月份开启降息。

  预计美国经济“软着陆”可能性较大,美债利率短期下行后仍将高位震荡,降息催化下美股仍有上行空间,人民币汇率先稳后震荡。预计年内降息速度偏缓、经济近期整体韧性以及远期“软着陆”预期下,美债利率大概率在4.0%左右高位震荡;美股三大指数均有上行,预计预防式降息的开启进一步提振美国经济预期,美股短期技术性调整后上行仍有空间;人民币汇率短期交易美联储降息,叠加中国经济政策脉冲,在7.25元/美元左右趋稳,四季度之后预计中美经济预期一定程度的分化,人民币仍将有所震荡,中长期仍将维持双向波动。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团队表示:

  9月份降息可能会发生,但也可能不发生。不发生的可能性来自于我们对美国经济没有那么悲观,经济稳健的表现可能导致降息理由不够充分。虽然近期美国失业率上升引发衰退担忧,但这次失业模式与以往不同,主要因为劳动力供给增加,而非企业大规模裁员。这种模式可能不会带来导致总需求收缩的乘数效应,进而不会触发失业率的“非线性拐点”。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增长仍然稳健,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2.8%,较一季度的1.4%加速扩张,且高于2%的长期趋势。衡量内需的关键指标——对国内私人部门最终销售——在二季度也保持了2.6%的较高增长率。

  总之,当前美国经济指标有些在走弱,有些在复苏,呈现出比较混合的状态。我们认为这说明美国经济仍然处在疫情后回归正常化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调整阶段,特别是在财政政策还比较宽松的背景下。对美联储而言,最佳应对之策是保持耐心,在经济数据达到降息标准之后再做行动。

这里是分享代码,在后台添加

本文来源:资讯纵横网

本文地址:https://mgisk.com/post/7969.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