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每天28位高管离职,最高一天175人离职)
A股掀起了一股上市公司“高管辞职潮”。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近4年,A股上市公司全年高管离职人数均维持在7700人左右。但截止到2024年9月25日,A股上市公司合计高管辞职已达到7613位,平均每天离职约28人,离职数量明显高于往年。其中,6月26日,离职高管仅一天就高达175人,为2024年至今离职人数最多的一天。
截止9月,A股市场共有619位财务总监先后离任,平均每个月就有77位财务总监离任,即每天至少2名财务总监离职。
除此以外,从上市公司离职人数来看,有多家公司今年董监高等高层人员离职人数超过10人(含)。其中,ST易购今年以来离职的董监高等高层人员达20名,位居首位。
高管们“逃离”医药房地产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高管离职人数位居榜首为706人,其次分别是机械设备行业698人、基础化工行业548人。
图为2024年初至今各行业高管离职人数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9月
由于国家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A股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已达495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8.91%。这增加了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高管的数量,由于该行业高管总量庞大,那么离职人数也会相应增加。
除此以外,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愈发激烈。医药行业在新冠疫情后迎来了高速增长,而在医药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导致高管调整频繁。还有部分药企高层在任被查,随后辞职收到审查或调查。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9月
今年以来,除了生物医药行业外,建筑装饰和房地产行业也因市场销售数据的进一步恶化,面临着较大的业绩压力。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从年初至今,建筑装饰和房地产行业离职高管人数分别为303、216。
上半年受媒体关注的金融行业也未能幸免。金融行业面临反腐力度加大、监管政策收紧和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多重因素导致了金融行业业绩的普遍下滑。
在此背景下,2024年建设银行率先启动大规模降薪,总部降10%,子公司降幅更大;国有四大行合计裁员6.7万人,平安、浦发等纷纷加入。2023年,头部券商中金公司的平均年薪相比两年前缩水近4成。2024年半年过去,原本从业人数就不多的券商行业,减员超过万人。
高层人员“扎堆”离职
ST易购董监高离职数量居首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出现了高层人员离职“扎堆”的情况,有公司是同日出现多名高管集体离职。
从上市公司离职人数来看,有多家公司今年董监高等高层人员离职人数超过10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管离职数量上涨呢?可能因为公司业绩不佳、控股权变更、内部矛盾等问题而选择离职。
ST易购今年以来离职的董监高等高层人员达20名,位居首位。ST易购在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500万元至盈利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19.3亿元有显著改善;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5亿元至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9.69亿元。
其次是许继电气、隆平高科和华安证券,今年离职高层数量均为19名。今年5月,许继电气收到了河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指出公司存在信息披露管理不到位、内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并对董事长孙继强等人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孙继强的离职原因是否与监管措施有关还未确认。
中泰证券研报分析,从财务数据看,董监高“大换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上市公司现金流不佳、财务杠杆的上升、业绩回落的压力等。对于公司股价影响,一是“背锅”现象,在上市公司面临业绩回落,经营活动面临重大风险时,更换管理人员,成为公司寻找“替罪羊”的方式。
本文来源:资讯纵横网
本文地址:https://mgisk.com/post/10624.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 •【ESG动态】迪安诊断(300244.SZ)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BB,行业排名第5
- •冰山冷热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节能超低充注的三工况制冷热回收装置”
- •长安汽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动力电池的低温快充加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 •敏芯股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声电转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麦克风”
- •中国电研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大跨度换热器性能测试装置”
- •爱丽家居公布国际专利申请:“一种无卤阻燃PP硬质地板及其制备方法”
- •【ESG动态】东阿阿胶(000423.SZ)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A,行业排名第21
- •长盈精密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电池顶盖、组装方法及动力电池”
- •【ESG动态】标准股份(600302.SH)华证指数ESG最新评级C,行业排名第429
- •苏豪弘业: 公司主营业务参见公司定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