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前,小米集团(01810.HK)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微博发文,透露了小米手机产品团队的部分人事变动,原小米Civi产品经理胡馨心正式轮岗至Redmi团队,担任Redmi产品经理一职。
小米手机作为小米集团的支柱业务,其每一个动向都备受瞩目。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今年Q2,公司在手机出货量上虽取得了全球第三、国内第五的成绩,但从排名来看,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相对稍显逊色。与此同时,小米手机在海外市场主要通过高性价比的机型来吸引用户,这使得海外市场的ASP(平均售价)相对较低,由于上半年公司海外销量增速较快,这进一步拉低了小米手机整体的ASP。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外,自3月公司推出首款智能电动汽车Xiaomi SU7系列后,公司的智能汽车业务广受关注。在此次中期报告中,该业务得到全面披露。尽管智能汽车业务在上半年取得了60多亿元的收入,但未能打破新能源汽车公司在早期阶段难以实现盈利的“魔咒”。
收入增长背后存隐忧
据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小米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1643.95亿元,同比增长29.6%;期间利润为92.43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营利双增。
具体到业务上,小米集团将业务分为手机×AIoT、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两个板块,其中手机×AIoT(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包括智能手机、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相关业务;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包括智能电动汽车及其他相关业务。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在手机×AIoT板块,公司的智能手机、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尽管如此,部分业务增长背后仍存在一些隐忧。
目前,手机仍是小米集团的支柱业务,占营收的比重达50%以上。2024年上半年,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营收为930亿元,全球出货量达到8280万台,公司的营收和出货量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团海外市场表现较为突出。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Q2,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三,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并首次在拉美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二。
相对于海外市场,公司的国内市场表现略显逊色。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今年Q2,国内手机市场上TOP5分别为vivo、OPPO、荣耀、华为和小米,公司位列第五,表现并不出彩。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手机业务在海内外的发展策略不同。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小米手机正向高端市场发力,试图撕掉“性价比”标签。据统计,2024年Q2,公司在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三个价位段的智能手机市占率均实现同比提升,高端化已取得成效。
但在海外市场,小米手机通过高性价比的机型吸引用户,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因此公司海外市场ASP较低。虽然小米手机高端战略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ASP较低的境外市场收入占比增加,公司上半年智能手机的整体ASP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团智能手机整体ASP为每台1123.7元,去年同期为1131.1元,同比下降0.7%。
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上,受益于智能大家电及全球市场的平板和可穿戴产品的收入增加,今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0.6%,为471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智能大家电业务虽延续了增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中报指出,公司的智能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5%,而去年该业务增速为70%以上。同时,公司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放缓。2024年6月,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6.8%至9690万,去年同期该增速为17.1%。
其他相关业务作为手机×AIoT板块中收入唯一下滑的业务,其营收由2023年上半年的17亿元减少8%至今年上半年的16亿元。对于该业务营收的下滑,公司称主要是由于出售材料的收入减少所致。
智能汽车业务尚在亏损
小米集团广受关注的智能汽车业务,在此次中期报告中得到全面披露。
2024年3月,公司的首款智能电动汽车Xiaomi SU7系列正式发布。在2024年Q2,公司交付2.74万辆Xiaomi SU7系列汽车,智能电动汽车的ASP为22.88万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为64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62亿元。但由于该板块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对集团整体营收的贡献仍然较小,占比不足4%。
实际上,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初期发展阶段,企业通常需要面对高额的研发与生产成本,同时还要承受投资周期较长和回报不确定的风险。小米集团未能摆脱新能源汽车公司在早期阶段难以实现盈利的困境。今年上半年,公司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为40亿元,其中Q2净亏损金额为18亿元。
谈及Q2创新业务亏损的原因,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表示,公司的汽车业务还是一个非常起步的状态,亏损(的原因)第一个是规模还是比较小。他认为,汽车是一个典型的(讲究)规模经济的制造行业,有一个足够的规模其实是很难的。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持续提升,但众多车企在产品布局和技术升级方面加快步伐,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争夺市场份额,各大车企普遍采取降价策略,进一步挤压车企利润空间。
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今年上半年,国内六大上市造车新势力中,除理想汽车外,包括极氪、蔚来、小鹏、零跑及小米汽车在内的其余企业均未实现盈利。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小米汽车这样的新入局者来说,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提供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以及是否能够有效管理成本和运营效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不仅仅是价格竞争,更是技术、服务和品牌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本文来源:资讯纵横网
本文地址:https://mgisk.com/post/11493.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