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培训是指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的一种职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这种培训形式不仅涵盖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还包括了创业管理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可以不断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并具备适应市场的经营管理能力。这种培训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关键举措。
职业农民培训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对于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政府、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等积极参与职业农民培训,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培训体系涵盖了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服务。《2024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共培养高素质农民82.62万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
职业农民培训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训可以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报告》显示,高素质农民队伍相对年轻,平均年龄为45岁,57.96%高素质农民的年龄集中在36-54岁之间。高素质农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4.2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4.61%。
此外,高素质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分别为62.86%、24.83%。《报告》还提到,高素质农民新生力量充足,49.86%的高素质农民为进城务工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等新生力量。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农民培训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培训方式的应用。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智能培训系统等手段,可以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近年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例如,培育体系有待强化、培育精准性需要提升;农民职业教育普遍缺乏经费支持,高职以上高层次教育供给有待加强;区域之间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差距长期存在,需要政府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支持扶持政策等。
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将从4方面提升质量
近日,新华社记者从第六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了解到,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将从4方面提升质量效果。
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人才基础。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说,近年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逐年向稳粮扩油保供倾斜,服务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切实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进一步强化脱贫地区人才支撑。这位负责人说,要持续为脱贫地区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形成一支具有辐射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的人才队伍。同时满足脱贫人口就业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技能、稳岗就业。
进一步扩大农村就业创业人才队伍。不断创新培育方式,拓宽培训内容,支持农民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在县域就业创业。
进一步完善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人才供给。创新开展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各类人才培养,强化农民思想道德修养、农村移风易俗、参与乡村治理、文化传承保护、群众体育健身等各方面培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