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报记者韩昱
近年来,熊猫债市场持续扩容,发行热度也不断攀升。《日报》记者梳理Wind数据发现,以债券起息日计,截至10月16日,年内熊猫债已发行95只,发行额共计1610亿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1544.5亿元)水平。与去年同期(2023年1月1日至10月16日,发行额共计1264亿元)相比,发行额增长约27.4%。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行数据显示出熊猫债市场热度持续、快速扩张。”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发行人角度来看,除了传统的红筹企业外,纯境外发行人的参与度也在提升,包括多家知名企业也首次在熊猫债市场亮相。
中国人民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在趋势展望部分提出,“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其中就包括“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集团等优质发行主体在境内发行熊猫债,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更多主体在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证券”。
如朱华雷所述,今年发行熊猫债的纯境外发行人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多家企业首次出现在发行人名单中,例如,公开信息显示,9月13日,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5亿元中期票据(熊猫债),期限为3年期,票面利率2.30%,全场认购倍数2.3倍,获投资者踊跃认购,这是康师傅在境内债券市场的首次亮相。
熊猫债市场的吸引力在哪里?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融资成本优势是其主要吸引力之一。在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加息环境下,人民币融资成本相对下降。中国境内债市融资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发行熊猫债继而成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发行人使用人民币融资的意愿也进一步增强。
“得益于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相对低的利率环境,熊猫债为境外发行人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途径。”朱华雷表示,熊猫债发行主体持续多元化,包括国际开发机构、政府类机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等,也丰富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
展望未来,柏文喜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优化熊猫债发行环境的政策不断出台等背景下,预计熊猫债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热度。尤其是,熊猫债发行人的区域和行业来源有望进一步丰富。
“熊猫债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其发展不仅为境外发行人提供了低成本融资渠道,也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升做出贡献。”朱华雷表示,未来,熊猫债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在产品创新、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来源:资讯纵横网
本文地址:https://mgisk.com/post/12056.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 •“中特估”和“科特估”到底是啥?
- •助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铁道债”在上交所市场完成首次成功发行
- •9月30日全国共发行22支地方政府债 共计1210.3094亿元
- •中资离岸债每日总结(6.20)|交银租赁管理香港、北京建设(00925.HK)等发行
- •极狐品牌携手“与辉同行”,北汽新能源营销下了一步好棋
- •13省市披露发行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发行规模已超8500亿
- •热搜爆了!“央妈”为何要“下场”?
- •洛阳城发集团6亿元中票全部回售,行权日为2025年1月6日
- •固收投资如何改善体验?短债基金或成“配置佳选”
- •短期内转债估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可转债ETF(511380)交投活跃,明电转债、明电转02涨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