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的宏大生态中,后市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贡献尤为显著。特别是在汽车金融这一细分领域中,其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级,展现了惊人的市场潜力。进一步综合考量零部件供应、汽车维修、美容装饰等多个方面,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已超越4万亿,且预计未来的市场规模将持续迅猛增长。
汽车后市场不仅为汽车产业链提供了丰富的服务支持,还在价值链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如金融、维修、装饰等,后市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还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
汽车养护是指对汽车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以确保汽车正常运行、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性和保证驾驶的舒适性。
汽车养护行业产业链供需布局
上游原材料供应:汽车养护行业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供应商,包括各种润滑油、清洁剂、添加剂、轮胎等养护用品的原材料生产,为中游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基础物资。
中游养护服务及产品:中游主要由汽车养护服务提供商和养护产品制造商组成。服务提供商提供包括汽车检测、维修、保养、美容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产品制造商则生产各类汽车养护用品,如机油、滤清器、刹车片等。
下游消费者需求:下游主要为汽车消费者,包括私家车主、出租车司机、物流公司等,他们对汽车养护服务及产品的需求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361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06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71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9427万辆,增加1553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8668万辆,增加92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7541万辆,增加856万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汽车养护的需求不断增长。汽车养护的周期和费用因车辆品牌、型号、使用年限和具体使用情况等因素而异。一般而言,汽车保养周期为5000或10000公里一次,小保养费用在500-800元左右,大保养费用在1000-1500元左右。
在《2023年生活服务业连锁企业TOP100》榜单中,汽车养护维修行业共有17家企业上榜,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02.2亿元,其中有14家突破10亿大关;门店总数达到37,472家,其中有11家拥有千家以上门店。
整体来看,我国汽车养护维修行业的从业企业主要分为3大类:一是地方性龙头,比如杭州的快准车服、小拇指,广州的百援精养、三头六臂、华胜、好美特,北京的爱义行,成都的精典汽车,苏州的吾行养车等。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养护行业也将越来越智能化,提供智能化的维修和保养服务,如远程诊断、智能预约等。商务部、工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指出:“积极拓展汽车配件流通渠道,构建多渠道、多业态的汽车配件流通网络,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后市场配件的多元化需求”,以及“积极推进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应用,提升汽车维修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德勤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包括配件销售在内的中国汽车维修市场收入将达到每年1.7万亿元人民币,整体规模已较2015年翻一倍有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