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疾控局等7部门30日联合发布《关于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有关工作事宜的通知》,决定自2025年11月10日起,将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组织各地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
HPV疫苗,全称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也被称为宫颈癌疫苗。这是一种预防性的疫苗,通过注射HPV减毒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对HPV的抗体,从而预防由HP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如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以及肛门癌等。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呈现发病率上升和年轻化的双重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5.1万例,死亡病例约5.6万例。HPV疫苗的问世,对于女性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为宫颈癌这一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PV感染是其主要病因。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HPV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除了宫颈癌,HPV感染还可能引起其他生殖系统疾病。接种HPV疫苗不仅可以预防宫颈癌,还可以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女性的整体健康水平。
HPV疫苗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HPV疫苗主要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HPV疫苗通过诱导中和抗体来预防HPV感染,而治疗性HPV疫苗则旨在清除已建立的HPV感染或治疗与HPV感染相关的癌症。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疫苗接种政策的完善,HPV疫苗的覆盖率逐年提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魏树源介绍,我国已上市的国产双价HPV疫苗由两家企业生产,总年产能可达5500万剂,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且均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2024年上半年9-45岁女性HPV疫苗接种率较2023年同期仅增长3.2%,远低于前几年的增速。尽管我国9至45岁女性HPV疫苗接种率逐年增加,但总体接种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提高HPV疫苗接种率,今年全国多地陆续启动了适龄人群HPV疫苗接种惠民活动,推动了接种比例的增长。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公众对宫颈癌防治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健康科普的普及推动适龄女性接种意愿增强。早期市场以25—45岁女性为消费主力,随着政策向青少年群体倾斜,13—15岁女生成为重点接种对象,需求结构呈现“低龄化”趋势。同时,不同地区、收入群体的需求差异逐渐凸显: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更倾向选择高价次疫苗,追求更全面的保护效力;下沉市场则受经济条件制约,对价格敏感,国产二价疫苗凭借成本优势快速渗透。此外,男性接种意识逐步觉醒,国际市场经验显示男性接种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国内相关研究与审批进程正稳步推进,未来有望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HPV疫苗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至135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90亿元,驱动因素包括国产疫苗渗透率提升、男性接种人群扩展及政策支持。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将彻底改写百亿元市场格局,国产厂商有望成为最大赢家。
从公告来看,这次国家免疫规划双价HPV疫苗采购,规定的生产企业数量是两家。国产的两家企业分别为万泰生物旗下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沃森生物旗下玉溪泽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当前,中国已上市的HPV疫苗共计达到六款,其中三款二价HPV疫苗,国产两款,进口一款。
2020年,万泰生物公司研发的二价HPV疫苗“馨可宁”获批上市,打破了进口疫苗的垄断格局,成为首个国产HPV疫苗。沃森生物在HPV疫苗研发上同样表现出色。公司的二价HPV疫苗已获批上市。其九价HPV疫苗也在临床三期阶段。
HPV疫苗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从早期依赖进口到国产替代突破,从供不应求到结构性过剩,HPV疫苗行业在短短十余年间完成了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路径压缩。当前,行业正面临“转型阵痛”: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收窄,研发同质化加剧竞争压力,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与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然而,挑战中蕴含机遇:政策持续加码推动接种率提升,技术创新打开产品升级空间。政策的实施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冷链物流、接种服务、健康管理等相关产业都将受益。同时,随着国产疫苗产能释放和技术成熟,疫苗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
随着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10月28日下午,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了2025年国家免疫规划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即二价HPV疫苗)集中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约4.25亿元,数量是1544.65万,这意味着单支价格不超过27.5元。
想要了解更多HPV疫苗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