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是普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妇科等科室不可或缺的诊断和手术设备,也是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品类型之一。海外发达国家的内窥镜应用基础广泛。随着影像质量不断提升、临床应用愈加普及,内窥镜朝着小型化、多功能、高像质不断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窥镜配合微创手术器械和手术设备,促进手术微创化,为传统外科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内窥镜是集中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一体化的监测仪器,是医务人员观察人体内部病变组织直接、有效的医疗器械之一,具有图像清晰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它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根据镜体是否能够弯曲,将内窥镜分为软性内窥镜和硬管内窥镜两大类。
微创手术指在微小切口或无切口的条件下进行的手术,主要涵盖微创外科手术、微创操作和其他微创手术三个细分领域。以内窥镜系统为核心的微创技术已推广至多个科室,例如普外科、妇产科、消化科等。微创外科手术主要使用硬性内窥镜,对体内器官进行临床诊断后,于体外操纵微创手术器械和设备对病变组织进行手术操作,例如使用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的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是主流微创手术平台,在硬镜分类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品种。
鉴于微创外科手术优势明显,日益获得重视和认可,逐渐替代传统的开放手术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持续上升,2016年至2021年从8.8%增长至14.2%,2022年约为15.1%。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微创手术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患者对微创手术认知和接受度的提高、医生操作技术的增强以及临床应用领域的拓展,微创外科手术的渗透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微创外科发展进入扩大普及范围的阶段,手术数量的大幅增长也将促进内窥镜技术创新改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与国际医疗器械企业相比,国内企业通常更了解中国医生和患者在临床实践中需求,可更灵活性的满足本地需求,能更快地响应医生对产品设计的建议,从而及时改进、开发更适合中国医生和患者的产品。据预计,2022年中国国产品牌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市场渗透率将达7.9%。
近年来,国家多部门颁布了多项内窥镜相关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从发展战略、产品注册、临床试验和采购选择上,为国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受益于行业政策的支持、下游市场需求的增加及普及程度的快速,我国内窥镜在医用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逐年增大。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医院诊所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在内窥镜设备市场中,医院和诊所占有重要份额,预计到2029年市场收入将达到88.5亿美元,2023-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
医疗保险支付限制:在一些国家,医疗保险支付可能会限制内窥镜检查的普及率。某些检查可能不被覆盖,或者需要患者支付高昂的自付费用,这可能会降低患者接受内窥镜检查的意愿,从而影响市场需求。
医疗法规和合规性:内窥镜设备需要符合严格的法规和合规性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数据隐私。这些法规和标准可能会导致市场进入变得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满足监管要求。
中研普华报告涵盖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