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石是磷复肥、饲料氢钙的重要原料,也是高端磷化学品、新能源电池的磷源,关乎粮食安全、生命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磷矿石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2016年国务院审批通过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首次将磷列为“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稀缺性凸显。
磷矿石处于磷产业链的上游,而产业链中游包括磷酸、黄磷等,下游主要是磷酸盐、磷肥等,最终应用领域有农业、养殖、食品、医药、新能源、电子等行业,磷复肥是磷矿石的主要下游需求领域。
世界磷矿主要集中在北非、中东、北美以及我国西南的部分区域,全球磷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分布严重不均衡,致使资源稀缺属性凸显。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磷矿储量分布严重不均,据统计,全球磷矿石储量约为720亿吨(折P2O5),其中摩洛哥储量500亿吨,占比约69%,居于世界首位,2022年磷矿石年产量占全球比重超16%;我国磷矿石储量36.9亿吨,占比约5%,产量全球最大,2022年国内磷矿石产量占全球超40%。
据国家自然资源部统计,我国磷矿储量主要分布在云、贵、川、鄂四省,四省储量总和占比超90%,磷矿开采及深加工企业主要围绕磷矿资源聚集地分布。自2016年的1.4亿吨高点以来,我国磷矿石年产量逐年呈现下降趋势,并在过去三年内稳定在了年均约1亿吨的水平,反映了行业在响应环保政策、调整生产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我国磷矿富矿少、贫矿多,磷矿平均品位约17%,远低于摩洛哥等全球其他主要产磷国。受国家环保限采政策以及长江保护治理等环保措施的影响,国内磷矿采选行业展现出了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加深以及行业准入壁垒增高的显著特征。这些政策导向促使行业内部进行整合与优化,磷矿石的产量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行业意识的提升和技术进步,磷矿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正逐渐走向更加高效和节约的道路。以2024年前三个月为例,中国磷矿石行业的产量达到了2217.3万吨,这一数据反映了行业在保持一定生产规模的同时,也在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来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6年,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磷化工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高端磷化学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区域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加稳固。
随着我国对安全与环保标准的持续提升,磷矿生产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步入了一个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型趋势显著地导向了大型集约化、智慧化及绿色开采的发展方向。企业纷纷通过规模化经营、引入智能化技术以及实施绿色生产策略,来应对日益严格的安全环保要求,同时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变革不仅标志着我国磷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预示着行业将步入一个更加高效、环保、智能的发展新阶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磷矿石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