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王健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面对全球经济的波动和挑战,中国上市银行的业绩报告透露出市场的温度变化。
近日气候乍暖还寒,从上市银行2023年度业绩情况来看,仍在“倒春寒”。
全球经济在2023年表现出复苏乏力的态势,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发展分化造成了明显的经济摩擦。全球通胀虽有所回落,但高企的债务水平和主要经济体的连续加息政策仍旧使得金融市场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一背景下,美元指数在高利率的推动下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震荡。
回望国内,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中逐步回归常态化发展轨迹。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力支撑了经济的总体回升。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总量突破126万亿元人民币,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轻微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0%,物价、汇率水平总体稳定。
商业银行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继续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双重责任。受到整体需求不足和利差下行的影响,银行业虽然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但许多银行的营收同比出现下降,净利润增长也开始放缓。此外,尽管资产质量未出现剧烈波动,对公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信用卡和消费贷款领域的不良贷款生成率亦有所上升,加大了风险控制的压力。
本期我们聚焦分析了A股市场上的38家代表性上市银行,这些银行合计占据了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1.94%及净利润的81.26%,能够基本反映行业的经济健康状况。
净利增速回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借用王安石的诗句来描述该行在2023年的经营情况,这也恰当地反映了整个2023年银行业的营收状况。
2023年,上述统计的38家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微增1.59%,受到利息收入增长放缓的影响,增速继续下滑。
其中,六大行平均营收同比增长均值为0.58%,比上一年下降了0.47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收出现同比负增长。面对营收的压力,诸多银行采取了减少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措施来平滑净利波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分别减少了17.4%、11.5%、6.6%、5.8%、26%。
利润方面,六大行的归母净利同比增长率均值为1.91%,较去年下降了4.78个百分点。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净利润普遍呈下滑趋势,同比下降了0.74%,其中浙商银行营收仍保持正增长,而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下滑幅度均超8%。
值得一提的是,城农商行在2023年的表现出现分化。尤其体现在地域上,长三角地区的城农商行整体保持盈利增长,而东北和珠三角地区则呈现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的城农商行经营状况则呈现两极分化情况。
具体表现来看,杭州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常熟农商行和江阴农商行在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超过了15%。然而,也有银行如盛京银行、广州农商行和郑州银行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20%。
总的来说,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双重压力是多数大中型银行营收负增长或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净息差的持续收窄对利息净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而非利息收入方面,受资本市场低迷和代销资管产品费率下降的影响,财富管理的收入引擎缺乏动力。
利息收入放缓
利息净收入,作为银行营收的核心来源,深受净息差和信贷规模的影响。2023年,净息差的下降直接拖累了利息收入。
总体来看,上述38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下降3.03%至3.92万亿元。
其中,六大行受到冲击尤为显著。例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净息差同比收窄超过30个基点。在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和渤海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分别为37基点和36基点,反映出行业内普遍的挑战。
应对净息差下行的压力,各大银行展开了不同的战略。依托于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大型商业银行持续优化其资产结构,保持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相比之下,由于资本约束和其他外部因素,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与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规模的增长上显得更为吃力。
此外,许多银行在年报中强调了“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必要性。为应对市场波动,银行业正在进行一系列结构调整,包括优化客户结构、调整业务布局及轻资产模式转型,这一系列动作旨在提高灵活性和风险管理效率。
展望2024年,农业银行的董事长谷澍强调了净息差稳定的重要性。他表示,稳住净息差,2024年的整体盈利就会处于让人比较放心的态势。同样,中信银行的行长刘成也提到,他们将努力实现“价稳量适”,通过从负债和资产两端发力,确保息差稳定。
非利息收入承压
非利息收入在银行营业收入中占据另一重要地位,主要由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的贡献往往更大。
在过去两年中,响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银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减费让利措施。同时,由于理财产品规模的缩减、资本市场的不稳定以及监管的强化,导致理财和承销咨询等相关手续费收入呈下降趋势。
2023年数据显示,上述38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呈较为显著下降趋势。具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下降幅度达到1.41%;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下降了13.54%;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达到28.94%。
其中,六大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分别减少了7.7%、0.29%、和1.5%;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的同比降幅分别为10.8%、38.4%、和12.7%。
另一方面,在其他非利息净收入方面,主要受包括股市和债市的波动等因素影响。
2023年,上述38家上市银行的其他非利息净收入整体同比下降了8.24%。在这一领域内,大型商业银行的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了20.48%,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相较于2022年则有所回升。
展望2024年,广发证券研报表示,高基数下,预计2024年其他非利息收入对业绩的正贡献将逐步收敛,波动加大。
监管继续加码
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则,推动银行强化风险管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银行业反腐败行动显著增强,涉及的个案和调查对象数量同比增加近四成。据相关媒体统计,2023年全年,银行系统共有76名干部接受调查,包括6名中管级干部。
今年以来,银行业的反腐行动继续深化。4月12日,廉洁江西发布消息,江西银行副行长俞健被查;4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前行长郭心刚正在接受调查;4月30日,盘锦市纪委监委通报,盘锦银行原董事长提名人选马明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5月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原副总经理安丽艳因涉及严重违纪违法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的相关案件也不断浮出水面。1月11日,该行前副行长王用生被逮捕; 1月12日,该行吉林省分行前行长张弛接受调查;1月25日,该行山东省分行前行长于泽水被调查;3月13日,前副行长李吉平列入调查的行列;5月8日,该行青海省分行前副行长王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总体来看,在国内银行业进行强化监管和反腐行动的同时,全球经济的动态也对中国银行业的战略调整产生了影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2024年和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均为3.2%。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速有望小幅提高,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则可能略有放缓。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中国银行业正调整战略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监管总局于5月9日晚正式下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围绕银行业保险业具体落实“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在以下五方面重点工作,分别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