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指引提出,通过图文、语音等人机交互方式,利用医学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技术,提高诊疗精准性,优化医患沟通,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改善就医体验。
此外,指引还强调智能预问诊的应用,通过采集患者病史信息辅助生成电子病历,提高医生诊疗效率和医疗质量。
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随着人工智能领域,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和认知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越发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成为影响医疗行业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
人工智能对于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从应用场景来看主要分成了语音识别、医学影像、药物挖掘、营养学、生物技术、急救室管理、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精神健康、可穿戴设备、风险管理和病理学共12个领域。
医疗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与发展,其应用主要表现在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药物研发和医疗机器人等方面。
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现状分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医疗新场景,或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推手。
将大模型应用到具体的医疗场景,以大模型驱动行业持续进步,已成为医疗行业智慧化升级的重要课题。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目前,在国内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参与其中。在国内,一些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行政管理和患者教育等领域,以减轻医生负担,惠及更多患者。智慧医疗新场景正在提升居民整体就诊体验,缓解看病难、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康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人工智能辅助”康复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这意味着“人工智能辅助”康复服务收费将有据可依。
康复类立项指南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在主项目下统一安排扩展项“人工智能辅助”,两者执行同样的价格水平,但不得重复收费。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提供康复服务,也可以选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展康复检查或训练,以替代的方式规范促进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加速进入临床应用。
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展望
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总规模的五分之一。业内预计,未来10年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超过30%。
想要了解更多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报告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