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举措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6方面具体工作任务。一是优化传统服务方式,扎实保障基础金融服务;二是用好智能科技成果,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三是丰富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四是强化行为管理,保护老年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五是做好金融教育,营造安心金融消费环境;六是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服务定义
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附件的内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包括下列类型机构:保险及其相关服务,还包括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
广义上的金融服务,是指整个金融业发挥其多种功能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活动为客户提供包括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增强金融服务意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金融制度建设,改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增强金融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在金融服务产业链的供需布局中,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是主要的供应者,通过提供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服务,满足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科技公司也作为新兴的供应者,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创新性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在需求端,个人和企业是金融服务的主要需求者。个人需要金融服务来满足其储蓄、投资、保险和支付等日常金融需求,而企业则需要金融服务来支持其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等经营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金融服务行业现状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已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业资产规模居全球第一,保险市场规模全球第二。今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总量稳中有增,结构更加优化。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3.5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高技术产业贷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都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024年6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80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53%、不良贷款率1.56%,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5.5%,证券公司平均风险覆盖率266.6%、平均资本杠杆率19.5%,均显著高于监管标准,损失抵御能力总体较为充足。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金融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金融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金融服务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更快速、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深度融入金融信息化领域,推动金融业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例如,ChatGPT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想要了解更多金融服务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金融服务前十大企业的研发、产销、战略、经营状况等。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