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交所聚焦服务种业科技振兴发展,举办第十六期“创享荟”活动,围绕种业科技创新、市场发展与产业链升级、政策环境与产业支持等方面,共话资本市场助力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种业科技振兴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与会代表认为,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创新驱动、资本赋能对种业发展至关重要。资本市场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引导资源要素向种业企业聚集,推动健全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优势科研院校和企业深度融合,贯通产业链和创新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种业集团,助力实现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转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标全球种业强国,我国种企尚存差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储玉军指出,自我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取得明显阶段性进展和一批标志性成果,包括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不断加强,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取得突破,种业振兴企业骨干力量加快培育,种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等。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发展现代种业的核心骨干力量,种业强,企业必须强。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兼并重组明显加快,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对标全球种业强国的标准,我国种业尚存亟待破解的瓶颈,如我国种质资源与核心技术仍存在短板,种业企业总体呈现“多而不强”的格局,种业并购重组和融资难度较大等。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曙光指出,以农作物种业为例,2022年,我国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仅11%,行业竞争存在一定同质化,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领军企业数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过去10年国内种企累计IPO和再融资募资金额共计67亿元,仅占A股市场整体融资的0.05%,有待进一步助力种企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与会代表认为,资本市场参与各方要通过前瞻研究、资本运作、风险投资等多条途径,助力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从服务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支撑补链强链等方面,助力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
金融资本与种业企业“相向而行”推进种业振兴
近期,国务院及证券监管机构多措并举支持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鼓励头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投资价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强化对高标准农田、种业振兴、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融资支持。
种业的基本特点是高科技、高强度的投入,没有资本的高强度投入很难支撑产业的快速高水平发展。国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维东指出,在创新成果尚未成熟的前科创企业很难得到传统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支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具有独特的风险共享和利益共享机制,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特性适配度较高,为种业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融资渠道。
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国权建议,深交所等监管机构继续加大对种业上市公司融资、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的支持力度,适度考虑科技型种企研发投入大等特点,提高对盈利及估值方法的审核包容度,支持种业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整合行业资源、补充资金需求等,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种业振兴。
王维东也建议,在IPO方面提升对种业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让更多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脱颖而出。同时,支持代表种业新质生产力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实施股权激励等激励措施,实现种业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储玉军指出,种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投入,金融资本在种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巨大的商机。因此,加快推进种业振兴,需要金融资本与种业企业“相向而行”。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要重点围绕育种研发、商业模式创建、制种基地建设、行业兼并重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做强优势特色、补牢弱项短板。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指出,深交所将持续以完善制度和产品体系为基础,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有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积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种企声音:期待创新赋能与政策护航并举,共促种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在研究先行的背景下,国内优秀科研机构已产生大量成果,在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中、美两国共同领先的局面,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推进的基础。但目前育种产业的整体新技术应用仍然较为缓慢,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育种综合水平的提升速度。
博瑞迪生物技术公司负责人认为,市场需要一批专业化、商业化的平台公司,来推动生物育种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些平台公司通过从科研机构不断收集和鉴定真正具有产业化价值的基因和新技术,然后自主研发和推广新型应用型技术,在生物产业进行商业化推广,帮助育种企业开展新技术的应用工作,从而打通目前科研和产业的壁垒,加速产学研的实质性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快速推广应用,提升整个生物育种的水平。
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育种领域呈现出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等特征,多位参会代表提出,企业应该首先做优做强主营业务,在拥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基础上,先能够较好的生存、发展,才能有足够的资源保证长期可持续的研发创新投入。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当前,生物育种尚未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受限于产业链不健全、资金链运转不畅等因素制约,新技术的产业化确实存在一定挑战。谈及种业创新发展,上述企业负责人建议,国家可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良好的商业化机制,让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研发结果,从市场化转化可行性角度评估成果,而非仅从科研水平角度评估成果。同时,形成公开透明的成果转化和交易环境标准,服务创新成果落地。
在政策环境与产业支持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尤其是农业企业的规范程度较低,这对种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带来一定挑战。“在并购过程中,如果严格按照上市公司并购的一般标准来进行审核,那整个收购速度和效率都很低,尤其是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希望相关监管规则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能更加具有包容性。”丰乐种业负责人指出。
此外,在资本市场支持方面,史记生物投融资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资本市场有很多支持种业企业的政策,如港交所对生物育种有绿色政策通道,但是行业支持政策并未形成具体可执行的操作方案。“如果在上市政策方面有更好、更明确的政策发布,将对育种企业有更大帮助”。
通过本次“创享荟”,参会代表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推动实现种业科技振兴发展的企业经验及举措,科研院所代表分享了玉米等作物生产形势及种业发展展望。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以推动企业互动、交流、合作为导向开展系列专题活动,积极打造具有深市特色的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责编:李丹
校对:杨立林